前言: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全市上下擂响高质量发展的铿锵鼓点。
为切实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今年,深圳市委组织部启动组织工作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这也是深圳市组织部门连续第二年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出“十项行动”。
在积极落实“十项行动”中,深圳各区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此,深圳市委组织部联合《南方日报》,开展“组织部长谈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邀请深圳各区组织工作负责人对话访谈,亮成绩、晒创新、比干劲,全面展现深圳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上的新担当新作为。
近日,福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浚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就福田区如何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找准组织工作着力点、如何提升助企服务成效和市场活力、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解答。
南方日报: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中,福田有何总体思路和举措?
王浚: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因地制宜推出了“十项行动”“八项措施”“一张清单”,点面结合、精准发力,推动组织工作转化成为看得见的战斗力、生产力。
开展组织工作服务福田“二次创业”十项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主航道、主战场”,福田围绕坚定政治自觉、增强组织功能、锻造干部铁军、筑牢人才支撑共四个方面,推出“创业精神”提振、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创业人才”招引提速等十项行动,切实把党建、干部、人才工作深度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经络上,融入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
出台干部工作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八项措施。紧紧扭住“人”这一关键,聚焦解决“谁来干”“怎么干”“干好干差不一样”这三个核心问题,福田从“加强机构编制保障”“强化正向激励”“严格监督问效”等八个方面入手,推动全区上下、条条块块、全域全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主航道、主战场”,最大程度将干部干事创业的力度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制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破题攻坚任务清单。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福田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超90%这一突出特点,聚焦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1个服务业重点门类,制定48项可量化、可对账、可考核的任务清单,责任到岗到人、定期比武考核,确保破题攻坚措施落到实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见到实效。
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创先类),福田区将实现街社高质量发展定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目标之一,具体有哪些做法?
王浚:我们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明确了城区、街社、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三大目标”。其中,为助力实现街社高质量发展,我们紧扣“党建强,发展好、治理好、服务好、环境好,群众满意”工作目标,找准组织工作着力点,深入推进三大行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推进党建引领强基行动。实施社区“点将配兵 揭榜破阵”,为全区92个社区党委选配处级“第一书记”和年轻优秀的“第一副书记”。全面整治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服务空间、活动场次、人流量“三个倍增”;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新模式,引入社会化力量参与党群服务和社区治理。高标准推进机关、国企、教育、卫生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三新”党建有形有效覆盖。
推进强街放权增效行动。制定出台强街放权十二条措施,将编制、资源、服务向基层倾斜。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体制机制,强化区街社协同,优化“街社吹哨、部门报到”模式,落实量化评价和督办调度措施,保障部门资源下得来、下得实。深入实施综合网格改革,完善综合网格事项清单,搭建“区-街道-社区”基层网格化指挥调度体系,提升综合网格运行效能。
推进全域治理深化行动。统筹推进“物业城市”和“智能城市”改革,构建“党建+物管”“物业+服务”“物业+安全”模式,推动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深化党建引领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全量归集民生诉求、全天候智能响应分拨,接单后“10分钟内联系、30分钟内约见、紧急工单24小时内办结”;坚持“关口前移”,全面开展“包路进楼联户”行动、全区铺开党员服务市集,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累计解决诉求超36万件。
南方日报:近年来,深圳积极推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小个专”展现“大作为”,福田在做实“小个专”党建、提升助企服务成效和市场活力上有哪些做法?
王浚:“小个专”在市场经营主体中占比高、涉及面广,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和城市发展的“活力源”。福田现有“小个专”55.2万户,创业密度深圳第一。我们把培育壮大“小个专”放在重要位置,以党建为引领,建组织、定机制、强阵地、优服务,有效激发“小个专”发展活力。
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的党建工作体系。率先在区、街道两级成立“小个专”党委,吸纳税务、金融、企服等部门作为兼职委员单位,同步成立10个“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源头工程”,“市场监管+两个覆盖”同步推进。目前,全区已组建“小个专”党组织1676个,纳管党员11490名、摸排流动党员656名,实现有党员“小个专”100%组织覆盖、无党员“小个专”100%工作覆盖。
打造“全域覆盖”的服务阵地矩阵。在华强北建成全市首个“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帮助“小个专”主体找市场、找资金、找场地、找流量等,相关经验做法获市“党建杯”一等奖、省“先锋杯”二等奖。同时,规划构建“1个党群服务中心+10个虚拟园区+146个福企服务站”的服务阵地矩阵,打造集成党建e站、政务服务站、解忧服务站等的“六站合一”综合平台,让助企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提供精准、高效、管用的暖心服务。针对“小个专”痛点问题,统筹各类助企资源,把服务做到“心坎上”。比如,帮助小微企业找资金,举办“银企对接会”,促成低息融资超百亿元;又如,打造全国首个“小个专”一体化财税服务平台“财税易”,提供规范便利的财税咨询、代理记账等服务,推动小微企业、个体户财务管理成本降低30%。接下来,将继续丰富“小个专”服务,迭代“虚拟园区”、福企服务站等平台,“一企一策”引导技术型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助力“小个专”更好更快发展。
南方日报:众所周知,福田是深圳中心区,也是高密度城区,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加强治理、为民服务作用方面,福田怎样找准党建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有哪些实践?
王浚:福田作为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治理难度高。近年来,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干部下沉一线、阵地扩容提质、服务增量供给,有效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
深化落实“包路进楼联户”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堡垒先锋作用,统筹全区9.7万名党员干部走街串巷、入网进格,为居民纾困解忧,实现全区1646个综合网格、1860条路、1.58万栋楼“全覆盖”。今年以来,组织公职人员下沉超6万人次、党员报到超7万人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超9000件。
全区常态化开办“党员服务市集”。全区10个街道每周末开办市集,区直单位积极响应、组团报到,街道社区带动企业、社会组织在市集联建共建,热心群众、爱心商户志愿参与公益“摆摊”,形成多方联动、共建共享良好局面。针对市集上群众反馈的诉求,能马上办的当场办结,无法现场办结的立即上传平台、链接责任部门跟办解题,实现便民服务与民意速办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办市集3139场,服务居民超96万人次。
创新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区。在全区建立114个“暖蜂驿站”,布设充电位、快递外卖中转柜8000余个,初步形成新就业群体“15分钟”服务圈。定期举办“小蜜蜂”节,一揽子提供权益保障、关心关爱、技能提升等服务,每年服务“小蜜蜂”超20万人次。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参与站点网点“骑手晨会”等机制,组建46支先“蜂”志愿队,推动12名“小蜜蜂”党员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293名“小蜜蜂”担任兼任网格员,为中心城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南方日报:作为全国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区,福田如何紧盯“人”这个关键,着力把全区党员干部有效组织起来,激励干部敢为敢闯敢干,担当作为?
王浚:推动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决定性力量。福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研究制定干部工作“八项措施”,实现“督考奖罚”一体贯通,全面激活了干部队伍。其中,KPI考核评价及公务员绩效管理,是我们以干部工作撬动全局工作的最大抓手。
全面实施全域全员KPI考核。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推动福田区KPI考评工作在全市率先落地实施,有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一把手工程”,责任到人头。区委书记亲自部署、全程把关,各单位“一把手”狠抓落实,通过“量化分解、任务分派、项目申报”,实现指标全域全员覆盖。
二是工作数量化,指标能对应。每项指标任务用单一编码管理,量化展示任务进展,工作成效一目了然。
三是累计能加总,缺口有对冲。将KPI指标分解为若干项工作任务,指标运行出现问题及时制定对冲举措。
四是按时序调度,过程有调控。建立“过程调度+节点调度+提级调度”工作机制,常态化盯进度、盯结果、盯位次。
五是用结果说话,评价有依据。表现优者予以“快考快奖”、表现劣者实行“鞭策约谈”,实现以考促干、以考促效、以考促优。
强化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今年,福保街道被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唯一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单位。我们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探索推动绩效考核与干部“选育管用”相衔接,通过结果刚性运用,提振干部的精气神和战斗力。
比如,与绩效分配挂钩,实行二次差异化分配,又如,与干部选用挂钩,考核排名作为干部选用的重要参考。再如,与干部培训挂钩,选派绩效突出的干部参加“硝烟炮火培训班”,在重大项目一线实战实训、加速成长成才。
南方日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着力强化广东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形成更好的南飞雁效应。在人才工作上,福田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还会往哪个方面发力?
王浚:谋人才就是谋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我们以最优资源、最优政策、最优机遇为支撑,构建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在人才引进上取得较好成效。2023年,福田院士专家总量增长38%、累计培养博士后增长54%、新引进研究生增长25%、重点产业和优势专业人才队伍复合增长17.5%,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接下来,将全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建设,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人才平台提质升级。推动“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人才评价体系落地实施,加快深港人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构建“1+N”国际人才服务载体矩阵,高标准建设集成高端智库、国际猎头、大基金等资源的“一站式”国际人才驿站。建立科技产业人才信息应用平台,绘制河套科技人才“两图谱两清单”,吸引一批深港社团协会、专业服务机构注入资源。
人才招引提速增效。研究制定福田“英才荟4.0”人才政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推动“区街社”三级联动、“政企社”多元协同,项目化、清单式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常态化开展海外人才摸排,组建海外引才专员队伍,落实重点人才工程引育支持。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生态,统筹做好住房、医疗、教育等全链条服务保障,高水平举办人才活动,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让福田成为创新创业、筑梦圆梦的“人才福地”。
【一线实践】
“清租过程中,‘炮火班’工作组全程顶在最前面,帮忙找地方、找部门、找实惠,让我们在短短40天内就顺利入驻安吉尔大厦,很感激。”谈及近期的迁租经历,福田区兄弟高登城市更新项目租户企业负责人感慨万分。
原来,为配合城市更新,位于福田区园岭街道相关楼栋须拆除重建,在“炮火班”工作组进驻后,仅用49天即实现清租100%签约,高效推进城市更新进程,租户口中的“炮火班”工作组便是来自福田区2024年第一期“硝烟训练场、炮火实战营”年轻干部培训班。
据悉,“硝烟炮火班”是福田区2023年创新打造的干部培训品牌,不同于传统的授课式培训,该培训班将超90%的时间安排在项目一线,让干部在“闻得见硝烟、听得见炮火”的地方实战实训、摔打磨炼。
除推动兄弟高登城市更新项目外,今年培训安排的“硬骨头”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硝烟炮火班”成员在东关科创大厦项目中,推动深圳首例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落地,大厦停工10个月后顺利复工投产;在梅林街道中康生活区项目中,彻底厘清物业权属、高效编制“两个方案”,项目时隔8年重回正轨……一批“好干部”“好苗子”在攻坚中脱颖而出。
累累战果的背后,是培训机制的大胆创新和精心设计,可概括为“五个突出”——突出党建引领,培训启动之际,即组建1个临时党总支、N个项目临时党支部,对内灵活开展活动、快速建强“战斗堡垒”,对外开展联建共建、链接各方资源;突出服务大局,培训涵盖“打粮食”“惠民生”“防风险”等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有效把“精兵劲旅”集中到全区最需要拿下的“山头”前;突出战训耦合,开班第一周实施“临战特训”,战中“三天一复盘”“四天一送课”“五天一点评”,突出问题导向,快速锻造“行家里手”;突出扩大战果,推动学员边实战边总结,研究形成《城市更新中产业园区清租工作SOP》等一系列攻坚资料手册,让实战经验具体化、可借鉴、可复制;突出以训识人,创新“战斗员+观察员”机制,选派组工干部编入各项目组,与学员同担责、同攻坚,通过全程纪实、贴身考察,推荐储备一批优秀干部。
“‘硝烟炮火班’开辟了一条战训结合、以训促干、服务大局的干部培训新路径。接下来,还会继续开发培训场景、高标准滚动开展培训,争取每次开班都能训好一批人、攻下几座城、激励一大片。”福田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