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 创美好未来


2023-11-01
稿件来源: 深圳特区报  

聚天下英才 创美好未来

沈仲文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今天是11月1日,是第七个“深圳人才日”,亦是“深圳企业家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圳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深圳贡献。

  深圳正处于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对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也为人才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当前,深圳正加快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才发展与城市使命同频共振,不断开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就在今日,深圳发布《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服务等五方面发力,亮出“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的鲜明态度。同时,昨天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通过立法进一步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深圳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打造全球创新人才向往之城,深圳步履坚定、铿锵前行。

(一)

  人才强,城市强。

  哪里可以更好地干事创业,哪里就是人才集聚的主场。在新时代,要想赢得竞争,赢得未来,就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圳今日的发展成就,由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共同创造。

  或可言,深圳4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各方人才汇聚、活力飞扬的追梦史。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将对人才的尊重与爱惜,深深放在心底,体现在实打实的行动中。而这里的每一位人才,以其拼搏与奋斗,为这座城市的精神作了生动、准确的注解。

  忆往昔,深圳经济特区刚建立时,全市只有两名技术员:一名拖拉机维修员和一名兽医;看如今,深圳各类人才总量突破679万人、高层次人才2.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智联招聘近期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显示,深圳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第三。这些都清晰表明,深圳创造了“天下英才聚鹏城”的奇迹。人才已成为深圳最宝贵的资源、最核心的竞争力。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在人才发展上,深圳何以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这是深圳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与时俱进制定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建设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人才之城”的必然结果。

  梦想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的人才政策总能因时而变,与时更新。从《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党对新时代人才工作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系,一一破除阻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之“墙”,绘就人才事业新蓝图。在奋力向前的“深圳脚步”中,特区始终保持着人才政策的竞争力。

  近年来,深圳以全城之力,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用制度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情感留人,让凤凰来栖、让百鸟来巢;对企业,深圳全周期做好服务,全要素做好保障,全方位提升能力,让人才在深圳如鱼得水。深圳让每一位奋斗者的身心都能拥有“可安之处”,有梦可追、希望相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历史和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才能开辟新路径,拓展新空间,构建新格局。

  这意味着,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立足实践发展、适应时代变化,冲破思想藩篱,不断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着力破除限制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各方面人才建功立业创造优良条件。

  深圳的人才政策必须不断“迭代升级”,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这也是进一步形成高端人才聚集效应,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的题中之义。

(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以城市之名,以诚挚之心,深圳在这个人才日,捧出了《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为人才送上诚意满满的惊喜“大礼包”。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不唯地域,就是要以开放心态和宽广胸襟,从世界范围吸引人才为我所用。

  《意见》提出,实施顶尖人才汇聚项目、企业人才汇聚项目、创业人才汇聚项目、青年人才汇聚项目、构建海外引才支持体系、优化海外人才寻聘机制等。诸般措置,显示深圳唯才是举,彰显引才大思路、大视野,凸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和格局。

  不问出身培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不问出身,就是要聚焦人才的真才实学和创新成果,以实干实绩来评定人才。这既能够打通人才向上晋升的“天花板”,更能够让有才华的人才,找到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人才不靠“出身”也可以“出彩”。

  《意见》既提出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优化实施杰出人才培养专项,定期遴选若干名具有成长为大师和战略科学家潜力的培养对象;也提出实施人才素质提升项目,贯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和发展路径。同时,明确提出落实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 唯奖项”要求,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字里行间体现了培养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一把尺子衡量的可贵精神。有了政策“加持”,深圳定能营造出“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做成事”的良好环境,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不求所有开发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柔性的本质是以用为本,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的使用方式,打破人才地域化的桎梏,从而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意见》提出,打造开放共享的全球用才新模式,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大力引进企业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等分支机构,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鼓励深圳各类创新主体与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充分利用境内外智力资源。这清晰显示,深圳志在探索建立人才柔性治理机制,积极主动做好柔性文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政策创新,全面提升深圳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为外部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空间,使外部人才成为满足本地需求的有效供给。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人才工作的“不拘一格”,本质在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开放包容。坚持“不拘一格”,就是要深化改革,让人才能够“放开手脚”,让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意见》提出,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对顶尖科学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探索制定境外人才为我市工作认定办法,纳入人才政策服务保障范围;支持保障人才潜心科研;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这些制度创新,体现的是任人唯贤,是对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可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不遗余力服务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要做到“全方位”“千方百计”,就必须不遗余力、毫无保留,把诚意百分之百传递给人才。

  《意见》提出,“事业无忧”拓展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举措、“往来无忧”提升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水平、“安居无忧”构建人才住房多元化保障体系、“生活无忧”打造教育养老医疗配套宜居环境、“申办无忧”完善人才政策福利兑现渠道。掷地有声的条文,体现了深圳努力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营造人才发展“好环境”的胸怀与承诺。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育才的智慧、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贯穿于《意见》全文。《意见》如春风拂面,竭力催生万千繁华。

  干货充盈、诚意满满的《意见》,必能助力深圳打造最好人才生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人才近悦远来,成为每一个志在伟大时代成就非凡梦想的人才的圆梦之地。

(三)

  深爱人才,圳等你来。

  《意见》表明了深圳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坚定决心,释放出开放包容、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这彰显了深圳对人才一以贯之的渴求与尊重,吹响了面向全球汇聚人才的新一轮集结号。

  深圳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既要在“引进”“培养”上下功夫,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也要在“服务”“保障”上用心思,更好地为人才创造一流发展环境,让人才在深圳生活更舒心、工作更愉快、人生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眺望前路,深圳更要持续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着力破除一切不利于解放和发展人才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让深圳始终对人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让每个人都愿意来这座“让人圆梦的城市”。

  深爱你,圳等你。

  “深”既是山川的刻度,时代的纵深,也是呼唤人才的一往情深;“圳”,则是河流的开放与包容,是绵延了260.5公里的海岸线,浪花里澎湃着追梦者的壮阔豪情。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深圳是一座平均年龄32.5岁的青春之城,愿意且能够给想干事的人才干事的机会与舞台,不遗余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人才友好型城市。这是一座不会辜负人才梦想的追梦之城,这里的每一天都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城与人同频共振,人与城共赴美好未来。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必将共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