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既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客观所需,也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胜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党员干部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争当“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干部。
在“爱读书”中坚定理想信念。“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在2017年8月20日中央党校举办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讲“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主席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主席就通读三遍《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无论是在梁家河插队,在地方工作,还是到了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坚持学习阐释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深远深刻影响着治国理政的经韬纬略。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领导干部要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通过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读好书”中提升工作本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类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必须要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为我们列举了三个方面阅读的书籍,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三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只有加强对经典的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领导岗位。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读好书”当成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既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大力推动者,以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形成良好的读书风尚。
在“善读书”中解决实际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坚定不移的恒心,还要善于在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统一,注重联系实际,带着问题读书,强化守正创新,努力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强化调查研究,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善于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发扬读书的挤劲、钻劲、韧劲,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发挥好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火车头”作用,把读书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晋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