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高质量充分就业“源头活水”
日期:2024-07-0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分享: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新征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进一步拓展需求侧岗位资源、提升供给侧竞争优势、完善供需面对接机制,不断破解“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问题,持续涵养高质量充分就业“源头活水”。

  拓展需求侧岗位资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是要“开源拓岗”、扩大“就业池”。要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增强对大中小微等各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展送政策“敲门行动”和“不来即享”服务,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降息等支持企业拓宽新就业群体灵活就业渠道,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拓展等方式深度挖潜拓岗促进就业。结合地方就业形势和产业优势,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突破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盘活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布局建设做强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

  提升供给侧竞争优势。要强化关口前移,加强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整合师资教学力量,丰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坚持课堂教学与实操实训实践相结合,加大项目式、定向式、订单式培训,提升各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人才与产业、求职者与企业、社会需求与自主创业“双向奔赴”。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不断优化培育模式、精选培训工种、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制度改革的衔接,分类分层多元化开展人才技能评价,探索构建集培训、考核、使用、评价、激励表彰等于一体的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提升体系。

  完善供需面对接机制。破解“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供需矛盾,关键是要不断完善供需双方对接机制。要健全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部门协同、系统联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就业招聘平台,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不断提升资源统筹链接服务力。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探索构建就业与产业相协同、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相补充、劳动者培养培训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高效联动机制。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和创业带动就业机制,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多方促进就业供需平稳对接。

  (作者:晋玉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 粤ICP备05019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