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科研创新的力量主体,创新是人才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才若桨供给动力,创新似帆开辟新程,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互支撑、彼此促进、缺一不可。推动人才与创新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是应对发展挑战的内在要求,也是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科研管理僵化、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限制了划桨的幅度力度,也阻碍了风帆捕捉时代风向的敏锐度。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科研人才松绑、向用人主体授权。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方向等,完善人才要素投入、资金配置、表彰激励等长效机制,前瞻性绘制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图谱,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推动人才创新之帆迎风而上。
优化考核评价方法,为奋楫扬帆校准航向。当前,科研赛道逐步细分、拓展、交叉和融合,科研人才结构、素质等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地方科研评价体系仍注重“奖项”、讲究“帽子”、强调“标签”,“四唯”现象难以破除。应坚持“立新标”与“破四唯”并举,统筹共性与个性、业绩与潜力等相结合,既看原创性、科学价值,也看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尊重人才多样化特点,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相结合,建立差异化人才评价赛道,合理设置考核周期,推动形成科学规范、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体系。
单桨难破巨浪,孤帆难以远洋。面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困难挑战,必须持续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变革积聚合力。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构建“企业出题、能者破题、政府助题”科研立项机制,创新实施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等,加快构建集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相互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强化“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并举,聚焦院士专家等高端科学家引进和战略科学家培育、青年科学家培养等,跨领域组建“卡脖子”攻关“大兵团作战”团队,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高扬人才之桨与创新之帆,皆需坚实的平台根基。结合国家自贸区、高新区等建设,集中资源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联动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主体创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创新打造国家科创示范区、人才发展策源地。放眼全局,加快构筑参与全球科研竞争的人才高地,抓紧建设集聚高端人才的特色平台,积极在海外重要位点打造国际人才科研“飞地”,构建东西部均衡互嵌、南北方连环犄角、全球性星罗棋布的人才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