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波澜壮阔,45年沧桑巨变。回望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特区党员干部群众敢为天下先、勇当“拓荒牛”,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寄望深圳“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深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经济特区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坚强领导是特区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具体地、生动地落实到各级党组织职责任务和作用发挥中,落实到党组织领导和引领社会各类基层组织中,党在特区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巩固。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健全完善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深圳落地见效,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鲜明政治底色。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扎实开展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率先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构建市委党校、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市人才研修院“一校两院”教育培训格局,成立新时代干部人才研究中心(深圳),举办深圳干部“5·5读书”活动,创新开展“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勇当改革开放尖兵”学习讨论,建设“深i学”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人人皆学、人人想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向前进。
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深圳始终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保障到哪里”,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的重大国家战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定位、积极作为。
以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三年规划+年度工作要点+若干具体项目”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组织工作的总抓手,引领带动全市组织系统各项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以大事牵引带动整体提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连续实施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百名干部破百题”“干部助企行”等,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
以求解思维推动改革突围。围绕解决组织工作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两批13项任务、中组部改革试点4项任务落地落实,先后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等作经验交流,健全改革正向激励机制等6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
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聚焦服务深港合作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需要,率先推动深港公务员双向交流协作项目落地见效,创新开展深港公务员联合研修,定向招录港澳籍公务员,积极探索国际化环境中党的建设工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特区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深圳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规划纲要,以“五大体系”建设为牵引,全方位增强干部工作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培育锻造一支明大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特区干部队伍。
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坚持事在人为、为人在事,创新构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干部工作机制,提拔重用一批在改革发展前沿、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激励广大干部争当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推动干部既怀担当之志,更增担当之能。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开展全社会全行业全领域人工智能培训等,选派干部到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和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磨砺成长。实施公务员素质培养“雏鹰计划”,对全市年轻公务员实行全周期、递进式跟踪培养。每年持续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全市紧缺专业公务员占比提升至31.8%。实施年轻干部接续培养计划,推动各层级年轻干部蓄水池更加充盈。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九条”,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实施不实举报澄清正名办法,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
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深圳牢固树立抓党建带全局、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导向,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典型引领、目标导向,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工程,连续举办全市基层党建经验交流大会,以“八抓八促”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有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
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承接落实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试点,针对平台企业强化政治引领,针对新就业群体加强关爱凝聚,打造暖蜂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把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传统领域党建质效有力巩固。深化模范机关创建,连续承办4届全国机关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实施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专项行动,成立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促成央地合作总投资近540亿元。完善金融系统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医院党建工作,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
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实施党建引领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开发上线民意速办、企事速办平台,累计服务群众超1.1亿次,相关做法获中组部、中央改革办、国家发改委推广。构建“1+11+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完善“公益组织+社会力量”运营模式,打造“百姓书房”、养老驿站,开展AI夜校、小小科学家等系列品牌活动,让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征集推广“社区锦囊·民生妙招”5批1100个典型案例,努力研究破解超大社区、物业小区、城中村等治理难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强化。
党员先锋队伍作用充分彰显。建立健全党员作用发挥“平急结合、平急转换”工作机制,推动全市近80万名党员在“百千万工程”、防汛救灾、抗击台风等工作一线奋勇争先、冲锋在前,成为高高飘扬的一面面旗帜。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始终视人才为珍宝,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态势不断增强。
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抓手,构建“三个更加”人才政策体系,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汇聚项目,让深圳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719万、高层次人才超2.6万,连续2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首位。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等工作,推动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揭牌运营,组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全市高校总量增至17所,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河套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重大平台持续落地,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澎湃动力。
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对青年科创人才强化早期支持,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100%由青年人担纲,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赋能,分领域建立首批10个市级人才项目平台,支持教育、科技、卫健、司法等行业主管部门遴选培养高层次人才。外籍人才认定机制创新和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务等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以特区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人才日”,举办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制定全国首个国际人才街区地方标准,建立健全“鹏城优才”服务体系,出版《深爱你·圳等你》人才综合资讯图书,持续打造一流人才生态。
勇立潮头不止步,改革开放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扎实做好组织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