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办国情国策·大湾区(第四期)学习交流活动。来自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建造业议会、医院管理局、机场保安有限公司和东华三院等十四家香港公营机构的44名公职人员参与了本次活动。香港公共行政学院院长、荣休警务处处长李明逵,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董海涛共同出席了开班式。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全新定位:“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使命在肩,重任在身。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以来,粤港澳三地同心勠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路相通、城相融、心相连,力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承办国情国策·大湾区系列交流活动,承载着重要使命,为香港公职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国家国情国策、把握大湾区发展脉搏的宝贵平台。董海涛副院长在开班致辞中强调,深港是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双引擎”,期待学员们通过此行深化认知、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共同为深港协同发展与大湾区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智启未来:专题课堂解码“湾区新篇”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本期专题课堂采用“理论精讲筑基 + 案例剖析赋能 + 研讨交流转化”的教学模式,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与大湾区发展”“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解读——抓紧深港两地融合与协同发展机遇”“百年变局下的中美之争”等核心议题,邀请政策制定者、智库专家与一线实践者授课,为学员们打造沉浸式的知识探索空间。
实地探“新”:从科技前沿到开放窗口,触摸湾区脉搏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本期活动的实地考察路线延续“科技+人文”双主线。学员们走进比亚迪、腾讯、越疆科技等科技创新企业和河套香港科学园深圳园区,细细聆听“从想法到落地”的创业故事,更深刻体会到“湾区机遇”的真实可触。
学习成果的沉淀与升华离不开思想的碰撞。学员们围绕本次学习主题,结合自身工作领域,畅谈对国情国策的理解、对湾区发展的思考以及对深港深化合作的建议。讨论热烈深入,智慧火花四溅,充分展现了香港公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心系湾区发展的热忱。
学员心得
1.这几天的研修培训让我深入理解了国情国策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透过专题讲座,我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框架和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此外,实地参访使我能够亲身感受科技创新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些都激发了我对未来工作的思考与动力。
2.整个课程以大湾区的深圳及香港的角度作为教学切入点,由国家规划到企业发展层面都有充分的涉猎。第一堂有庞滔教授提到中美贸易之间的关系,从中带出深圳和香港对中国的独特经济地位,亦提及到深圳和香港的独特优势及在大湾区的角色。而第二堂课的王教授,利用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学术角度,深入探讨深圳及香港之间的“双城记”由改革开放至今的城市发展进程,令本人进一步了解深圳的人口发展及香港北部都会区对国家规划的远景之配合。
3.这三天的学习,由比亚迪的电动车发展历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创新科技发展愿景,到腾讯的人工智能发展情况更新,都令我对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有了充分及深入的认识,令我对中国从多年奋斗至今,成功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工业国,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国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示高度自信及以中国人的身份为傲。
4.这几天的研修课程令我获益良多。透过三位教授的深入讲解,我对国家政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规划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前海在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上的试点角色。课堂知识与现场参访互相呼应,让我从理论走进实践,强化了我的政策理解与创新思维。在企业参访方面,比亚迪、科学园和腾讯展示出深圳在创新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人工智能与城市数码化方面,让我亲身见证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与自立自强的步伐。
5.此次研修更让我重新审视深圳与香港的发展关系。两地在制度、文化、生活节奏与行业发展上有显著差异:深圳强调效率与科技突破,香港则拥有国际化背景与专业服务优势。这种差异正好形成互补,例如香港可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协助内地企业走向世界,也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在大湾区寻求创新与实践的平台。
结业式上,香港公共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许诗濛与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董海涛共同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许院长表示:“三天的学习,让学员们不仅‘看懂了’大湾区,更‘想参与’大湾区。期待大家成为深港合作的‘桥梁’,让更多香港同胞共享湾区发展红利。”
深港同心,湾区向新。让我们期待下一期,更多“湾区同行者”加入,共同绘就更美的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