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山街道扎实推进雏鹰计划年轻干部培养改革,当“做好一件事”经验分享的智慧火花,与“沉浸式摆摊”的烟火实践相结合,一条“经验萃取—角色淬炼—能力反哺”的年轻干部成长闭环路径正日益成型。
深挖“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在经验分享中构建基层治理方法库
南山街道为了强化对雏鹰干部的源头培养,2024年制定了《南山街道专项工作组实施方案》,该方案结合街道专项重点任务,成立时尚荔秀品牌提升、城南古巷文化街区等5个专项工作组,通过“传帮带”“老带新”的方式,结合雏鹰干部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点,将街道近5年入职人员分配至各个专项工作组跟班锻炼。经过近半年的锻炼,大家收获满满,街道为雏鹰干部们搭建“做好一件事”经验分享平台,在这次分享会上,年轻干部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呈现工作中的感悟和实践智慧,最终通过党政领导打分的方式,10项最佳案例从30余项基层案例中脱颖而出,并收入街道基层治理方法库进行宣传学习。
形式探索,尝试表达新可能。街道鼓励雏鹰干部打破传统汇报的刻板印象,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方式讲述基层治理故事。来自城建办的小周是城南古巷专班的雏鹰干部,他的评书《城南说》以传统曲艺形式,生动演绎了如何通过多轮踏勘、专家论证、反复沟通,最终形成让5位股份公司董事长齐声叫好的“城南古巷整体方案”;街道四级主任科员小赵是街道第一个下社区做社区书记的雏鹰干部,他带领社区居民自编自演了一部情景剧,真实还原了链接爱心企业、激活居民议事,将荒地变“奇迹花园”的曲折历程;来自时尚荔秀品牌提升工作组的雏鹰干部们以群口相声的诙谐方式,道出了凝聚市场方、设计师、商户合力,推动街区“党建引领”品质升级的硬核逻辑;来自党建办的小李,更是以一首原创RAP惊艳全场,以轻快的歌曲和律动的旋律道出前海三湾片区的前期筹备组建过程。
内容聚焦,剖析治理痛难点。分享的“每一件事”,都是雏鹰干部对基层治理痛点的精准解剖。从综治办的小王“如何帮助长者妥善追回其亡子工程款”折射出的情、理、法平衡艺术,到南山社区小胡“仅用3天攻下93名新业态个体户普查登记”背后高效的组织动员与沟通技巧;从执法队的小王“通过近百轮谈判完成月亮湾燃机电厂土地整备”展现的坚韧与策略,到南园社区的小黄“打造智慧化社区建设路径”的科技赋能探索,这些覆盖基层党建、矛盾调解、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更新等核心领域的案例,都是由雏鹰干部们梳理,形成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基层治理案例库。
机制设计,助力能力再跃升。南山街道将“做好一件事”作为常态化分享机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雏鹰干部实现“两个跃升”。一是从“做好一件事”到“做优一类事”的思维跃升,通过深度复盘,提炼出可迁移、可复用的方法论,如“多方联动法”、“精准服务法”、“科技赋能法”、“情感沟通法”等,使个案经验升华为解决同类问题的通用能力。二是雏鹰干部的视野跃升,分享活动将雏鹰干部从狭窄的业务线中“拔”出来,让其站在更高、更全局的视野上了解街道的各项重点工作和未来发展,为锻造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投身“烟火气”,做好“烟火事”:在沉浸式体验中磨砺基层治理真功夫
今年年初,南山街道制定《南山街道“大培训 大赋能 大提升”基层改革培训实施方案》,并依托该方案,针对雏鹰干部编排一个班次,推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根据党建(含党建办/纪工委)、民生服务(含公服办/城建办/经发办/一部/二部/城管科)、公共管理(含综治办/平安法治办/应急办/执法办其他科和中队/网格)、综合保障(含党政办/智慧街道)四大业务板块将雏鹰干部编组成队,推选组长,形成各组的队名和口号,组织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组建四支雏鹰队伍的初期,由4名队长牵头,大家共同制定了《南山街道雏鹰干部实训方案》,并在街道雏鹰计划干部座谈会上对实训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沉浸式摆摊”“沉浸式送外卖”等体验式调研活动引起热烈反响,雏鹰干部们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大家聚焦调研方法、实施细节与经费使用等充分展开论证,并吸纳了现场领导与专家的针对性建议。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英晖指导年轻干部:“做基层工作,要有‘如事在我’的精神,自己亲自去摆一次摊,自己亲自去送一次外卖,才能真正体会你所服务的群体需要的是什么。”
来自党建办和公服办的“朱绂砺石队”雏鹰干部,制定了《流动摊贩体验式调研工作方案》,经历从前期选址、进货备货、成本核算到实际经营的完整流程。一组队员在政府规划的疏导点内“持证上岗”,另一组队员则在人流量大的非规划区“打游击战”。他们真切体会了“柠檬茶里泡着的艰辛”:规划点客流量与收入的平衡、流动经营与城管“猫鼠游戏”的压力、一笔罚款可能吞噬数日利润的沮丧、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沉浸式摆摊”绝非过家家,而是带着明确调研目标的深度生存体验。
来自执法队的“筑梦攻坚团”雏鹰干部,其角色设定更具深意。他们不仅要参与自己队伍的执法重点工作,更要跨组深度参与摆摊体验。他们从执法者角度,指导体验摆摊的队员们理解摊位选址的考量因素(如交通影响、居民接受度、消防安全),邀请其参与试运营阶段的现场观摩,甚至模拟执法沟通场景。这种安排促使执法队的雏鹰干部提前换位思考,在制定规则、执行管理之初,就需将经营者的生存压力和实际困难纳入考量。
部分队员“沉浸式体验外卖小哥工作”,与摆摊的队员形成联动,帮助运送货品,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楼宇巷陌。雏鹰干部深度体验平台经济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和时间压力,他们亲历了超时送达的焦虑、寻找停车点的麻烦、与商家或顾客沟通的摩擦,更加理解了这一群体对便捷、友好城市服务设施的迫切需求。
从“单项举措”到“系统闭环”:构建“学思践悟”成长体系
南山街道这两项创新举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年轻干部培养闭环生态。
“做”中“学”与“思”。年轻干部在承担具体工作中积累原始经验,这是能力成长的基石。
“思”后“享”与“萃”。通过“做好一件事”分享平台,干部们需要对原始经验进行深度复盘、提炼、表达,这个过程促使其进行结构化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智慧。
“萃”引“践”与“验”。分享萃取出的治理难题和初步方法,成为“雏鹰计划”实践课题的源头活水。年轻干部带着从分享中获得的方法论,投入新的、更复杂的实践场景进行验证和深化。
“践”后“悟”与“馈”。沉浸式体验带来更深刻、更直接的体悟和对既有认知的挑战,新的体悟、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又成为下一次“做好一件事”分享会上最鲜活、最有力的素材,反哺到街道的基层治理日常工作中。
“悟”促“能”与“担”。经历“经验积累-深度思考-分享提炼-实践验证-感悟升华”的完整循环,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进行群众工作、推动改革创新的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雏鹰干部不仅熟悉了业务,更理解了业务背后的逻辑,具备了挑担子、担重任的综合素质。
南山街道以“做好一件事”分享活动来深挖基层治理智慧,又以“沉浸式摆摊”促使雏鹰计划年轻干部强化实践淬炼,双轮驱动,构建起“学思践悟”成长闭环路径。这不仅仅为了解决眼前摊贩管理的难题,也不仅仅为了展示几场精彩的表演,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当雏鹰干部们既能站在讲台上,逻辑清晰地拆解月亮湾土地整备百轮谈判的博弈艺术,又能蹲在烟火巷陌的柠檬茶摊位前感同身受地记录每一分的成本时,南山街道锻造的,正是一批懂基层、懂群众、有办法、接地气、敢担当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足迹,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基层治理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